《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20 09:50:2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1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汉滨区教研室张老师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市级小课题研究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方面更加深入的探究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主要设计两方面重点:情境导入和有效朗读。

新课改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诗圣”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是一群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的限制,对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改变黑暗现实愿望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诗歌的感情氛围,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备课组活动中,我听取了同行的意见后,这样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 那他怎么会沦落到身居简陋草堂的地步?在这个条件恶劣的地方,大诗人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和感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跟随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去了解一下。

接下来我简要的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 ……此处隐藏5976个字……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感情来。然后又让学生齐读。连读二遍之后,我又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肯定了他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最后,我进行了范读。我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读毕,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其次,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拍、层次和韵脚。本诗诗句以七言为主,结合诗意一般可按四三言节拍朗读;其余诗句根据字数和诗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均可读为二四三言节拍,“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注:“死亦足”三字决不可同前直连)。每小节之间有停顿,前三节与后一节之间停顿稍长。凡韵脚需读得响亮,这样读诗歌,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琅琅上口,情趣盎然。

再次,指导学生读出语调升降、语速快慢和语音轻重。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三”“洒”“挂”“飘”“老”“忍”“抱”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千万”“大庇”“寒士”“呜呼”“何时”“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情意。

以上是我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所做的几点尝试,谈不上创新。通过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我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并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